2011/08/31 [評論二]《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主角羅斯柴爾德銀行殺入中國基金業

經過幾十輪激烈競價,羅斯柴爾德銀行最終如願所償成為中海基金15.385%股權的新主人。       

中海基金15.385%的股權拍賣在昨日有了初步結果。經過幾十輪激烈競價,在《貨幣戰爭》中攻無不克的LCFRothschild銀行集團(羅斯柴爾德銀行,也譯作“洛希爾銀行”)最終如願所償,成為中海基金15.385%股權的新主人。       

這樣,中海基金第三大股東即將易主,當然,該筆交易仍需等待中國證監會和商務部的核准。       

基金股權轉讓創新低       

來自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的信息顯示,此次掛牌轉讓的是云南煙草興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5.385%股權,如以中海基金13000萬總股本計算,此次拍賣的15.385%的股權約為2000萬股。       

據嘉禾國際拍賣公司人士介紹,拍賣現場氣氛十分緊張,羅斯柴爾德銀行與一家中方企業展開了幾十輪之多的競價,在拍賣中途,羅斯柴爾德銀行代表還一度叫了“暫停”,去場外緊急商議之後再入場舉拍。最終,羅斯柴爾德銀行代表報出1.5億元的價格,超出起拍底價3240萬元,成功拍下中海基金15.385%的股權。       

根據昨天的拍賣結果,中海基金15.385%股權最終以1.5億元成交,稍高于此前重慶聯交所掛出的參考價11760萬元,合每股7.5元人民幣成交,創自去年以來基金公司股權拍賣單價的新低。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市場風云突變,各方對金融股權的追逐興趣已大為減弱,股權單價較去年峰值回落實屬正常。事實上,盡管與去年相比,價格已便宜不少,但這與真正的熊市中金融股權成“燙手山芋”,股東爭相跳水大甩賣相比,仍屬高價股權。從這個角度上看,中海基金原第三大股東可看作是“激流勇退”、“高位套現”。       

數據顯示,在去年的單邊牛市中,券商、基金公司似乎已成為公眾眼中“生金蛋的雞”,股權拍賣均以天價成交。例如,招商證券(行情股吧)股以63.2億元、折合每股131.67元天價,拍下原金信信托持有的48%博時基金股權,一舉創下國內基金股權交易史上的最高單價。而山西海鑫集團亦在2007年10月,以11.8億元、折合每股56.2元購得銀華基金公司21%股權。       

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有望添新丁       

資料顯示,本次的買主羅斯柴爾德銀行是一家跨國銀行,關于此次拍賣,本報記者先後致電羅斯柴爾德銀行和中海基金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在事情尚未走完最終程序之前,實在不便發表評論,但均表示,本次交易系商業行為,股權轉讓不會對公司正常的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完成的拍賣,僅是中海基金股權轉手的一個必經環節,該交易仍需等待中國證監會和商務部的批准。對于該交易能否順利拿到管理層的批文,采訪中,絕大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樂觀,認為順利過關應沒有什麼問題。但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擔憂”之情,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監管部門對于基金業新的合資項目,口子已開始收得很緊。一個可供佐證的最新案例是,摩根士丹利入主巨田基金,該公司將更名為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公司,但證監會至今尚未正式公告;

其二,基金公司重組與上市公司重組不同,只有在重組實施後經過管理、投研團隊的重新構建,以及投資策略調整後,基金業績才會真正體現出來,而在此之前,新舊股東之間往往需要較長一段的磨合期,從而影響基金業績,最終影響到廣大基民的利益。       

毫無疑問,如果此次交易順利獲批,國內基金業中的中外合資公司將再添新丁,中海基金將躋身合資公司行列。       

鏈接:羅斯柴爾德銀行早已駐紮A股       

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是歐洲老牌家族銀行之一,有200多年曆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設立機構。旗下法國愛德蒙得-羅斯柴爾德銀行于2006年1月進入中國,並于當年獲得QFII資格。       

目前,羅斯柴爾德銀行在中國A股市場持有新希望(行情論壇)、羚銳股份(行情股吧)、深長城(行情論壇)、中糧屯河(行情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去年8月,羅斯柴爾德銀行的一家控股公司宣布,投資2540萬歐元(合2.6億元人民幣)收購青島商行5%的股權。此外,羅斯柴爾德銀行還與民生銀行(行情股吧)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為民生銀行提供財務顧問咨詢服務、資本擴充及引進戰略投資人、境外上市、境內(外)收購兼並等服務。

本篇發表於 個人。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